自作自樂
出發點一樣,動機卻有不同,之前翻唱自己的滄浪遺珠作品;今次則是全新作,可算是首度完全Eric Kwok的個人專題,轉投Silly Thing旗下.這次為的是把自己的音樂記載下來,「我不是為了要走作幕前而作出這個決定,我是只想出碟。因為自己造的唱片,可能玩到平時幫人監製所做不到的東西。」為別人作、編曲,始終有所掣肘,自作自樂,又與眾同樂,才是今次理想中的目標。「整張碟都是Groove點,開心和溫暖的感覺,歌詞亦較正面,不會有慘情、生離死別、喊苦喊忽的那些東西。」其實這正是反應了Eric這個人,「這就樣我的人一樣,說來也像Swing吧,因為Swing都是開朗的,分別在於Swing會較有玩味,而這張專輯會以高貴去包裝。」提到Swing,還是兩個人的事,一個人去做唱片,對Eric來說,一個人更易話為;自己話事,也得去下一些準則,「首先歌本身要好聽,如不,編曲再好卻始終有所欠缺。就像電影一樣,沒有好劇本便難以令觀眾喜歡,所以還是以歌為重。」自編自導自演,這樣更能了解創作作賦予歌曲的真正面容。
鼓聲的要求
Eric說另外著重的,就是製作。今次找來了恭碩良(Jun)為他的歌曲打鼓,「當然很多人也找過Jun打鼓,他有能力可以在半小時內搞掂一首歌。不過今次我對他說,『我Book你一天9小時,但不是要係打鼓,而是去試聲,把鼓的聲Tune到最好。』因為這次我錄自己的專輯,要求錄出來的鼓聲,要和平時一般鼓聲首首一樣的Canton Pop有所不同,要好特別,如以前Sample的歌,和80年代溝聲的效果。因為今時今日已沒有甚或人會很花時間去調較聲音,這令我很不忿氣,有些人做不到要的聲音,就去買隻CD用Sample了的聲音就算了;自己作為一個監製,又有一個這麼出色的鼓手,為何錄Live鼓不能造出我要的聲音呢?我希望能做到。我每次造碟也想嘗試一些我未做過的事,又可以從中學習,今次也就是這樣。這次很多歌也是錄在80年代的『大帶』,即那些24 Tracks,現今連Digital 48 Tracks那些都已沒有人用,這次要搜出老爺機器,因為用大帶,鼓和Bass出來的聲會闊很多。我也知道現在很多人聽歌也是用MP3機或手電,對他們來說也不會有太大分別,但對我,錄得碟要先過自己的一關,是自己的得益。」別人未必有要求,自己卻有所堅持,Eric Kwok的誠意,值得尊重。今次大碟還找來Ted Lo去編排弦樂及琴的部分,「怎樣說Ted Lo也是一位大師,這次他就做了如以前Jerald做的工作。我自己會負責Programme多些,彈Keyboard、Organ等,看看要求的聲,去度和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