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洋蔥豬扒飯 學做完美電子靚聲

Text: Jerald

夾band需要有鼓手 、結他手、低音結他手等等,玩音樂,好多時需要有一大班人;而造電子音樂,則給人一種「好易,好快」的印象,可以由一個人閂埋房門program錄製一首歌,可以是一個人的創作,感覺很方便吧?!但,自從我在大學修讀一個電子樂課程,令我這個概念完全地改變。

我當初以為那課程是關於造電迫的新學問,譬如如何利用synthesizer(合成器)去造歌,點知......天呀!原來要去拜見電子音樂的老老老祖宗,即是要學習synthesizer誕生以前的一大堆out到嚇死人的造歌方法,那些是真真正正的electronic music──用「電」去發音。

由於每個聲音都是不同的frequency(頻率),有于同amplitude(振幅)及waveform(波形),而那個課程我所學的,就是如何在一部機器上將電線插來插去,去製造不同的「電」音。對住一部機器,按下去會發出「o都」一聲,那不知是幾多kilohertz(千赫)的frequency;要改變那一粒音,得靠你將電線左插右駁到另一個frequency,是sine wave(正弦波)還是tri-wave呢.....這就是真正的電子音樂。

還記得其中一份功課,就是要做這種非常original的電子音樂,要用學校裡那些raw到呀媽都唔認得的「電子樂器」,不斷的駁線調較聲音,不斷的trial& error。如是者,我足足花了七個鐘,完成一段僅有4秒的電音!可想而知,要做最原始的電音,是非常超級極度花時間的呢!我相信現在不會再有人這般原始地造電子音樂,那實在太費時了!也因為當今的科技實在很方便,指頭一動就有聲了。

比較新舊電音,我會說,以前的人造電子音樂是organic(有機)的,而現在則有好多捷徑,但並不代表好易造,好快造;要造得好,一樣需要花很多時間,以煮洋蔥豬扒飯為例:以前的你,先去雪山採雪等宅慢慢溶化成水,然後用這些零污染的靚水去灌溉稻米同洋蔥;同時間,用這些靚水去餵養一隻豬,又拿牠的糞便去施肥,讓稻米種得粒粒飽滿,洋蔥個個又大又靚;最後用剩下的靚水去煮飯......一碟完美的洋蔥豬扒飯 ,可以做你幾年。現在的你,行入超市,貨物林林總總,選擇無限。要又大又靚的洋蔥,可以仔細從形狀、顏色著手;要靚豬扒,呢間唔夠新鮮再去另一間找,要知道全世界有幾多萬間超市。雖然方便多了,但亦因為有太多選擇......一碟完美的洋蔥豬扒飯,一樣可以做你幾年。

現在造電子音樂,單是一個software都有幾百種不同的聲音,單是一個base音也有排你揀,仲要從幾百款不同的聲音mix& match,那就可以花你很長時間。就算是用preset,只要扭一扭,調較不同的EQ、sound等等,一粒聲便會變化萬千。

當然,你可以隨便衝入一間超市,咪埋眼拿起一袋洋蔥、一包米、一盒雪藏豬扒、一支o急汁,都可以做到一碟洋蔥豬扒飯;就如利用preset的聲音求其混合調較,都可以好快完成一首電子音樂。大前提是,只要你不挑剔,不專注去尋找更好的聲音配搭的話。而Swing,大概是走火入魔了。